2013/08/18芒果日報--台灣正史--乞丐兵未戰就逃,哪來武德可復興






 

乞丐兵未戰就逃,哪來武德可復興?



【芒果日報/台灣史研究中心】昔日一張所謂「台灣光復」的歷史照片,一群穿著整齊、頭髮整修適度的水手服女學生,開心得揮著車輪旗,歡迎來接收台灣的「中華民國國軍」,這張照片總讓社長心痛不已。這群小女生可能想不到號稱「五強」之一的中國,其軍隊的素質如何低落?中、美、英、法、蘇等戰勝國當中,中華民國的軍隊是軍紀最差、素質最糟糕、作戰能力最差的軍隊,其取得勝利,完全是靠美國的兩顆原子彈,來台灣的中華民國國軍,則被稱為「乞丐兵」。

 

 

參見:純真學生迎爛兵,台灣隨後成煉獄

 


潘智仁賢拜在臉書當中不只一次踢爆中國軍隊的真面目。完全沒有兵役制度的中華民國,兵源主要是靠抓兵、抽丁這些亂七八糟的方式,這種來源的士兵,常常是為了生存大規模逃亡,哪會有甚麼「忠黨愛國、為國犧牲」的情操?蔣介石在台灣的軍校當中提字「復興武德」,這樣雜牌軍組成的中華民國國軍,根本沒有武德,要從何復興?



中華民國的軍史,往往是吹捧及歌功頌德出來的產物,像是個神化,更是個謊話。當年1945年,台灣人迎接回來的,是一支甚麼樣的軍隊?照片會說話,百分之九十營養不良,隨時準備逃兵、變賣武器軍備折現的軍隊,就是大多數中華民國國軍的樣貌。以下「假圖天國」兩篇文章,把來龍去脈說得很詳細,請報友們細讀。






是說這兩天有網友就之前的文章提出了一些批評與指教,並談到了「抽丁」的往事,相信多數的 台灣人並不十分清楚這兩個字的意思,因此覺得趁這個機會來談談民國初年的兵役制度也不錯。因為「抽丁」與另一種常見的「拉丁」現象,其實深深的影響了當時中國部隊的戰力。在讀中華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史、中日十五年戰爭史、或國共內戰戰史時,如果不清楚這些的陋規惡制,可能會無法理解當時所發生的一些特殊現 象,往往難以一窺戰事全貌。


要說民國初年的兵役制度,簡而言之一句話就是「沒有制度」,各路軍閥各憑本事。清朝時代就是清軍將領的軍閥,一開始的主力通常是自己手下的新軍部隊,這些部隊的裝備通常較整齊,素質也較高。有些新竄起的軍閥則是靠地方的保安隊發跡,因為民國初年許多地方呈無政府狀態,兵匪橫行,因此各地都會籌設保安隊,招募有軍旅經驗的人擔任團練、保安隊長等職務,以抵禦土匪。有些比較有才幹的保安隊長快速兼併其他鄉鎮的小股部隊,慢慢也成為一方之霸。甚至有些軍閥發跡之 前,更是介於兵匪之間,專搶那些沒有交保護費的鄉鎮,但是如果在其勢力範圍內的鄉鎮有定期交保護費,這些也自稱保安隊的武力也會遵守江湖道義,保障其安全,阻止其他土匪來地盤內搶劫。奉系軍閥張作霖在成為東北王之前就屬於這類型的保安隊隊長。


除此之外,在那個時代,有固定地盤的軍閥,還能進行小範圍的徵兵。但是更多軍閥的兵力補充來源則是靠募兵。在民國初年的內戰動蕩中,失業率極高,很多人找不到工作,也有許多在內戰中潰散的游兵散勇在四處游蕩。走投無路的人就上山去當土匪,不想當土匪但回家種田又養不活自己的就去當兵。當兵是那時最快最簡單的出路,通常在各大城市、水陸埠口,都有招兵站,想要當兵的人只要去報名,就能馬上吃飽飯,順便再領一份簽約金先寄回家,平日有薪餉之外,如果陣亡另有撫恤金。由於兵力來源充足,這也是當時大小軍閥能不斷割據爭戰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因為募兵買槍都很容易,手上有錢的野心人士,很容易就能以藉口籌辦地方保安隊的名義,在幾個月內就組成一支軍隊,變成另一個小軍閥,開始逐鹿中原。


募兵之外,招降土匪與整支部隊更是另一條捷徑,只要價錢談的攏,很多小股土匪、或佔山為王的流竄部隊、甚至連敵方的部隊都能用錢來買。蔣介石尤其擅長這一招,在戰事開始前總是先花大錢收買敵方部隊的將領,而這也算是一種「不戰而屈人之兵」吧。所以當時的部隊往往有很重的人治色彩,因為士兵並不是由國家的兵 役機構統一徵兵撥補的,反而是由各部隊的高階軍官所私募組成,士兵們效忠的往往是發軍餉的人。這樣的情況造成幾種特殊的現象,就是部隊往往是由同一個地區 的士兵所組成,所以會有粵軍、川軍、湘軍、桂軍、東北軍、西北軍等等系統,這就是因為這種募兵的方式,往往會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招募,因此兵力會自同一個 地區。同時這樣的好處,也在於這樣招募而來的子弟兵較不容易隨意反叛。


但 是在大混戰中,許多軍閥部隊往往因戰事不順,而丟失自己的地盤,這時除了派人再到大城市、水陸碼頭招募新兵以外,另一個更快的方法,就是「拉丁」或「抽 丁」。所謂的拉丁很簡單,說穿了就是武力綁架,在路上看到適合當兵的青年男子就直接抓走,逼迫其當兵,敢逃跑或抗命的就直接槍斃,或是抓回來毒打一頓。這 樣補充兵源的方式又快又有效,在軍閥混戰的中後期更是變成常態。後來國民黨軍繼承了這一種陋習,除了在北伐時期就有拉丁的情形外,後來的中原大戰,剿匪, 對日作戰,這種事也是層出不窮。甚至到了後期中國已經統一,在對日作戰時開始了初步的徵兵制度,國民黨軍仍然不斷出現四處拉丁的惡行。但是拉丁的目的已經 不是單純的補充兵源,而是為了要中飽私囊。連蔣介石都對這樣的問題都一清二楚,還公開質問手下的將領。


(蔣介石) 有一次在西安軍事會報述及接送新兵的情形:「比方我們部隊駐老河口要派官長到四川去接兵,接兵官在四川並不領到足額新兵,況途更放任新兵隨便逃跑,或遇途 中士兵發生疾病,更是任意丟棄不顧。如此即可以省出伙食費用歸入他接兵官的私囊。等到行抵駐地老河口附近,為要歸隊復命起見,就拚命在其附近捉拉民眾充 數,以致發生張冠李戴,冒名頂替之事亦是不少。更有新兵既系臨時牽拉而來,為要防其逃走,乃用繩索串縛,視同罪囚,這種現象到處沿途可以見到。」 (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,黃仁宇者,第243頁後段。)



請 特別注意蔣介石這段話的最後一句,「這種現象到處沿途可以見到」。而這也是國民黨軍倍受社會批評與垢病的一點,許多談及國民黨軍惡行的書籍都有描述這樣的 人間慘事。共產黨更以這一點,不斷的攻訐國民黨軍的軍紀敗壞,比土匪還壞。除此之外,與拉丁略有不同的是「抽丁」,則又有許多不同的花樣,但是抽丁的手法 多數還是很惡劣,這就留到我們下回再談。






抽丁之所以叫抽丁,就是不是用抓的,而是用攤派的,但是這並不代表被抽丁的人就是心甘情願 去當兵的。當時的軍閥部隊駐紮在某個地區,往往照例是「就地給養」與「就地籌餉」。講好聽一點,就是與地方上的士紳與富商協調一下,由地方上出錢出力「自 願協助」軍隊,看部隊是缺糧開伙,還是缺錢發餉,缺糧給糧,缺錢給錢。如果部隊還需要兵力補充,就由這些士紳、富商想辦法去找人力出來。講難聽一點,就是 部隊強要地方上去籌措各種需求,而地方上就花錢買個「秋毫無犯,全境平安」,一般來說比較有道義的軍閥部隊會信守承諾,只要你滿足了部隊開出來的條件,部 隊就會較守軍紀。但是如果地方上就是不買帳,還是窮到真的交不出來,那你不給試試看,這些軍閥多的是惡劣的辦法讓你乖乖把錢、糧、兵丁全交出來。


一 般來說,不交的結果就是武力相向,部隊也不用真的派兵攻城,只要放任士兵搶劫三天,在姦淫擄掠下,地方上就糜爛到無法收拾。越是非正規軍出來的部隊越愛來 這招,甚至許多部隊在被招安收編前就是在幹土匪,搶劫是輕車熟路的勾當。國民黨軍也不是沒有幹過,因為從北伐開始,國民黨軍迅速膨脹,許多部隊都是兼併自 其他軍閥手下的雜牌部隊,素質良莠不齊。常常在前方戰事吃緊,後方補給又中斷之時,就是會來這一招。甚至如前文所提及,李宗仁在回憶錄中直指蔣介石排擠非 嫡系部隊,讓這些雜牌軍常常無法如數領到全數補給,但是人要吃飯,槍要子彈,打完硬仗要補充兵力,這些雜牌部隊繼續生存下去的手段就是這一招,走到那裡就 在那裡「就地給養」與「就地籌餉」。


一但控制地方的部隊提出需 求,士紳與富商們就得快去籌措出來。通常就是按財力分配下去,看看一家要出多少,通常錢與糧比較好辦,但是要籌出補充兵丁就是比較棘手的難題了。比較有錢 的富庶地區,會由士紳與富商們提供金錢,讓無業的地痞流氓或是窮困人家的子弟來報名,自願從軍的可以領到一筆豐厚的金錢補償,這樣的方法通常是最兩全其 美。沒錢的地區,就只好用攤派的,或以家族的人丁興旺程度,或以每村的人口數量來分配,看每個家族要出幾個兵丁,或是每村百口抽一,百口抽二這樣來算,所 以才會稱為「抽丁」。被抽到的人通常都是家族中最弱勢,最可以被犧牲的男丁,而在村中抽丁,抽中的人如果有錢,則可以用錢找個人去頂替。反正只要湊齊人數 就好,不會去管你人到底是從那裡找來的。這與後來台灣兵役制度為了公平起見,會嚴格審核當兵者姓名身份,避免有錢人花錢找人頂替來躲避兵役的情況,是完全 的不同。


這種「抽丁」與「拉丁」惡行極度泛濫的結果,就是百姓視 兵如匪,一聞有戰事發生就先逃兵災,而且後方的逃的比前方的兇。因為前方戰事吃緊時,部隊也許還沒有時間勒索起方,但是從前方退下來整補的部隊,要吃要喝 要餉要兵丁,那地方上就會首先糟殃。萬一部隊於前方戰敗,游兵散勇向後方潰散,那更是無法無天,直比土匪。在軍閥內戰中是如此,中日十五年戰爭中更是如 此,有些國民黨軍惡名在外,甚至被認為比日軍還壞。所以中國的部隊與日軍一樣,通常得不到地方上百姓的支援,因為有能力走的,通常在戰事來臨前早就走光 了,否則躲得過炮火也逃不了兵災。最好笑的是到了國共內戰時,百姓一樣逃,共產黨部隊因為天天宣傳國民黨軍像土匪,所以強調自己極為注重軍記,共產黨軍一 針一線都不會拿,一粥一飯就不會白吃,所以共產黨軍就去民宅「借糧」,拿著槍把能吃能賣的東西全部拿走,再寫個借據給你,說全國解放後可以憑借據去要錢, 這就叫「打白條」。


這種以「抽丁」與「拉丁」而來的部隊,除了軍 紀極差以外,戰力通常也是極為低落。試想你如果是被綁架或是被家族中犧牲,心不甘情不願而來當兵的人,你會怎麼想,真為黨為國為領袖而奮不顧身的英勇作 戰??或許真的有這樣的人,但是多數的人是千方百計想著要如何活下去,一但有機會就「開小差」,也就是選擇逃兵。對於當時部隊裡士兵開小差,集體玩失蹤, 順便盜賣軍用物資以補足部隊欠餉的事,描寫的最生動最深刻的,首推張拓蕪寫的「代馬輸卒手記」以及另外四本續集。這五本書講的故事就是張拓蕪在動蕩時代下 被迫當兵,隨著軍隊四處轉戰,常常開小差換部隊的人生記錄。張拓蕪的文筆生動,把每一件辛酸的往事,寫成笑中帶淚,把逃兵開小差時驚心動魄的過程,寫的刺 激有趣,更把那個時代下,一個小兵是如何無奈與渺小,為了活下去必需不擇手段的掙扎與勇氣,寫到讓人讀之,每每掩卷不忍。


寫 這一篇文章並不是要刻意嘲笑那個時代中的部隊與士兵,而是想讓大家看到活生生的人是怎麼樣捲入無情的戰火中。中國式的戰史,往往記載的只有部隊的番號,與 什麼時間發生了什麼事,再加上一些政治正確的歌頌文字。但是這樣的戰史記錄其實是沒有生命、沒有溫度、沒有任何意義的宣傳品。不然就是充滿作者幻想,煽動 民族仇恨的小說式記錄。但是其實人都很脆弱,多數的人會選擇努力活下來,逃離那些瘋子與政客所發動的戰爭;但是人也很勇敢,會為了能平安回家,尋找一個容 身之地而無所不為。在那個時代裡,被拉丁而來的士兵決定逃兵開小差,可恥嗎??不想為獨裁軍閥賣命,一開戰就潰散烙跑,很可恥嗎??為了籌措回家的盤纏, 盜賣手上的軍械,很可恥嗎??趁著戰場上一片混亂,開槍打死當時去抽丁搶糧的可惡長官,很可恥嗎??長官叫你去當炮灰,掩護根本無心作戰的友軍撤退,結果你決定要跑得比友軍還快,這樣很可恥嗎??



這十幾年來我讀了很多的戰史,老實說,我也沒有答案。



芒果日報新聞參考點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13/12/14芒果日報--支那新聞--虐殺法輪功學員,當人體標本貨源

2012/09/18芒果日報--支那新聞--谷開來醋勁大發,張偉杰成了標本??

2020/11/14芒果日報--惡有惡報--親中國衰事不斷,劉樂妍遭酸活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