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06/11芒果日報--台灣之光--江文也台灣舞曲,希特勒手中奪牌
台灣舞曲 江文也的故事 (上) 文/劉美蓮 你知道台灣人第一面奧林匹克獎牌得主是誰嗎?他不是運動員,他是江文也。 1936 年第 11 屆柏林奧運會,承襲希臘傳統,同步舉辦國際藝術競賽,分別有繪畫、詩歌、雕刻、作曲等項目,江文也代表日本以〈台灣舞曲〉獲選,成為第一位獲得奧林匹克獎牌的台灣人,也是亞洲首位榮獲國際大獎的音樂家。 這位才子一生背負了歷史悲情,日本人看他是殖民地台灣人、二等國民;中國人說他是日本人、批鬥為漢奸;而眾多台灣人卻不知道他是什麼人!筆者有鑒於網路 上,六、七百筆江文也的資料,多少誤傳,特重新研究各方著作,檢視江家親戚提供資訊,又閱讀歷史資料,並獲吳韻真女士補充與閱稿。雖遺憾由於特殊因素,無 法親炙日本重要資料,只能先發表「小傳」,以紀念台灣之寶,但盼凝聚樂友之力,來日能呈現其生平全貌。 大稻埕出生 江文也的祖先是福建永定客家庄大地主,因逢饑荒,原是讀書人的祖父江國英渡海來台,開墾淡水附近三芝荒郊土地,並依故鄉埔頭之名,取名為埔頭坑。祖父墾荒有成,開始經商,除了收養的次子耕農,三個兒子都回福建應考,長子和三子為舉人,四子為秀才。日治以後,次子永生也加入家族事業,遷居艋舺,四子長生更 大展鴻圖,遷居至大稻埕,商務還涉足船隻運輸,來往滬尾、基隆、廈門、橫濱等港口(家族史料為江明德提供)。 1910 年 6 月 11 日, 端午節這天,台北大稻埕街頭鑼鼓喧天,陣頭歡唱〈慶端陽〉,淡水河畔人潮擠著看龍舟競賽。江長生次子文彬(文也的本名)誕生了,遺傳了父親的文人特質,也 繼承了母親鄭閨(花蓮商人之女)的音樂細胞。在母親為弟弟文光哼唱〈搖囝仔歌〉時,三歲的阿彬就能全曲哼唱,為母親代勞。四歲時,阿彬最喜歡高唱母親故鄉 的一首〈山歌〉。五歲時,常常溜到住家附近,台灣哲人李春生創辦的「大稻埕教會」,趴在窗口跟著唱〈聖詩〉,令牧師教友驚訝不已。節慶日,當戲班唱戲時, 大家也能聽到童音的〈百家春〉與〈卜卦調〉。除了音樂天賦,小阿彬也非常熱中塗鴉。儘管父親會說一點點客家話,但家住大稻埕,母親講閩南話,三兄弟都成了 只會說閩南話的客家人。(註) 廈門少年詩人 日人治台後,引發台籍商人遷居福建沿海都市的風潮,這是因為清末列強瓜分中國,日本自 1898 年取得福建沿海「獨家租借權」,設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