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/01/27芒果日報--黨國黑幕--通膨拖垮害台灣,米糖資金運中國
台灣就是這樣被吃垮的:國民黨放任通貨膨脹,全心為祖國
文 / 玲真
《BO 導讀》1945 年 8 月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今年正好是「終戰」70 週年,讓我們回顧一下,當年台灣人歡欣鼓舞脫離日本殖民統治時,馬上陷入內戰的國民黨政府怎麼看待台灣?日本人走了,台灣人又面臨什麼樣的情況呢? |
讀旅居台灣多年的美國政治觀察家祈夫潤(Jerome F Keating)書評「台灣經濟發展的早期經驗與太平洋(新興工業國與美日)貿易三角(技術與經貿三角)」,這是科羅拉多州經濟學夫妻檔教授蕭聖鐵、蕭王美珠去年年底出版的新書。
.…行政院在 1945 年 12 月 1 日派遣「台灣工礦事業考察團」抵台考察台灣的工業與礦業,考察團在 3 個月後完成了一部考察報告。
報告中指出,台灣不應該成為中國重要工業發展重心,所以「不必應有盡有、儘量建設」。
「對台灣之既有工業,不必全部恢復,不宜作鉅額之投資」,更重要的是,為防止台灣經濟壯大,獨霸一方,所以建議「不必使台灣自給自足,樹立經濟割據之條件」。
… 熊熊的烽火下,地處邊陲,被中國人認為不應當是祖國發展重心的台灣,卻成了國民黨政府後勤補給的最重要來源,各項台灣出產的物資被源源不斷的運往中國內地。
以米糧為例,僅在 1946 年,就有 1 百多萬石的食米由台灣被運送到中國蘇北和華北充作軍糧。
台灣在日治時期,一直都是米和糖的重要產地和輸出地,但是在 1946 年,台灣卻遭受到了前所未見的米荒,物資外流的嚴重程度可見一斑。
除了各項物資的外流,資金也一樣的被國民黨政府撥轉到中國內地。
二次大戰末期,台糖公司原來有 15 萬噸的存糖,是用來當作戰後復員與營運的資金。
就像之前讀到翁青治的「被掠奪的台灣:四萬換一塊的故事」,引述嚴家淦報告,「1848 年 11 月以降…… 京滬局勢緊張,中央軍政款項之墊借尤為龐大。以致台省金融波動,物價狂漲。」直白地說,從 1948 年 11 月以後,中華民國所有軍公教人員的生活來源,只有依靠台灣。
在 1946 年 5 月 21 日,國民黨政府剛「接收」台灣時,由台灣銀行發行舊台幣,當時舊台幣與日本國內的日圓是 1 比 1 的等值對價,與「台灣銀行券」是 1 比 1 的兌換率。換句話說,在當時發行的舊台幣與日圓,也是等值的貨幣。但是三年後的 1949 年 6 月 15 日,台灣人民卻要用四萬元的舊台幣才能兌換到一元的新台幣。
將舊台幣折合成美金來計算台灣人民的損失,就更清楚了。1949 年剛發行的新台幣與美金是 5 元新台幣兌換一元美金的匯率,1949 年的舊台幣兌換美金的匯率貶成 20 萬 (= 4 萬 X 5) 舊台幣兌換一元美金。也就是說,原本在 1946 年與日圓等值的舊台幣,到了 1949 年卻要用 20 萬的舊台幣 (等於一元美金) 才能夠換到 360 元的日幣 (也是等於一元美金)。台灣人民的現款縮水到原來的 555 分之 1。
壓低了舊台幣的幣值,使得中國來台的接收人員以及公務人員都因此而發了一筆橫財!曾經在台灣擔任過國貿局長,台糖董事長的汪彝定,在其回憶錄《走過關鍵年代》中寫道:「拜此匯率之賜,我們這些早期來台的窮公務員,忽然之間發了一筆小財。我帶來台灣約有一、二十萬元法幣 (貶成原來幣值的 55 萬分之 1,在中國已成廢紙),按照二十比一的匯率,變成六、七千元,甚至上萬元台幣。我穿著一條舊卡其褲來到台灣,這時趕緊去太平町(延平北路)做衣服,一口氣做了兩套款式不甚高明的西服,共花了我兩、三千元而已。如果在重慶,這筆錢(六萬元法幣)連一條卡其布褲都買不到。」
1947 年 2 月初,台灣長官公署準備將所有接收的日產房屋全部標售,上海財閥更以套匯得來的新台幣搶購日產。更嚴重的是,在發行新台幣之前,台灣物資出口所賺得的外匯,均需透過在上海的中央銀行折算,台灣外匯收到的都完全不是等值的兌換,此中蒙受損失尤為鉅大。
於是,僧多粥少的中國軍公教人員,很快就吃垮了台灣。…… 但我做噩夢時好像聽見他們在說:中國內戰是為台灣人打的,沒有這場內戰,台灣也不會「光復」!
(本文轉載自三際信息站,原文作者:玲真,原文標題:就這樣子吃垮了台灣,圖片來源:
Alex
Proimos,CC licensed)
延伸閱讀:國民黨不想告訴你的事:66 年前的現在,4 萬元只能換 1 塊新台幣
你不知道的國民黨:黨產坐擁 9639 億元,還拿來投資中國企業
66 年前的 4 月,台師大被國民黨政府抓了上百人,我們卻一無所知
留言